牡丹的嫁接繁殖技術(shù)
2024-12-31 來自: www.792083.com 瀏覽次數(shù):1766
牡丹的嫁接繁殖技術(shù)
嫁接是繁殖牡丹簡易而有效的方法,不論單位或個人均可進行。牡丹嫁接季節(jié)性很強,會因節(jié)令推遲而成活率遞減。
砧木的準備
嫁接牡丹選用芍藥根作砧(用播種的牡丹二年生苗亦可),規(guī)格:長15厘米-20厘米,粗(大頭直徑)1.5厘米-2厘米,要求砧根光滑(有無須根均可)無病蟲害。
芍藥根運來后,要整理成捆用濕沙埋藏,以免失水。嫁接前將砧根從沙中取出晾曬1天,待根梢變軟再用以嫁接,這樣不僅可避免砧根斷裂,嫁接后砧根在土壤中吸水后變硬,使接口更緊密。
接穗的要求
接穗要選牡丹優(yōu)良品種從地面發(fā)出的“土芽”或當年生短枝。要求枝條充實,頂芽較飽滿,長8厘米-10厘米,粗0.8厘米-1厘米,頂芽以下要1個-2個側(cè)芽。
接穗剪采后,可用1%的硫酸銅溶液浸泡1小時后撈出,放于盆中濕布蓋好備用。
嫁接操作方法
嫁接時間以9月上旬-10月上旬為宜,甘肅等地宜早,江蘇、湖南、湖北等地應(yīng)稍晚些,溫度12-15℃效果好。嫁接過早地溫高易“秋發(fā)”,過晚嫁接苗難生根,來年長勢弱。
嫁接時用接刀在芍藥根上部平削一刀,使成為平滑的斷面。然后從斷面半徑處垂直下削長2厘米-2.5厘米、深0.6厘米-0.8厘米的接口。削接穗時在下部芽的兩側(cè)削成長1.5厘米-2厘米一邊厚、一邊薄狀如手術(shù)刀的削面,然后將削好的接穗自上而下插入砧根的削口,使兩者密接吻合。接后用麻紕(不可用塑料條或尼龍絲)自上而下將接口纏緊,用充分攪攔的泥槳涂抹接口。
嫁接苗的栽植
嫁接時,每接完一個品種要放置一處,并做好標記。然后在預(yù)先整好的圃地每隔40厘米開一條寬15厘米、深25厘米的栽植溝。如土壤比較干燥,要先在溝內(nèi)澆水至半深,待水滲下,再按株距15厘米(行距已在開溝時確定為40厘米)、接口與地面齊平進行栽植,地面露出接穗3厘米-4厘米。每栽好一行即在露出土面的接芽上封一屋脊狀土埂,可起到保濕、防寒作用。
嫁接苗的管理
嫁接苗栽植后,接口有20天-30天的愈合期,在此期間不可澆水。以后可視天氣情況,每月在栽植溝內(nèi)澆一次水。
第二年2月下旬,牡丹嫁接苗開始發(fā)芽,可在土埂南側(cè)稍稍扒去一些土,使芽露出。待嫁接苗絕大部分發(fā)芽后(其間由于種種原因少量植株不發(fā)芽),即可按一般苗木進行管理,進行松土、除草、澆水。
由于芍藥砧根含有較多的養(yǎng)分,嫁接后的半年內(nèi)可以不必追肥,但到秋末冬初則須補充肥料。如此培養(yǎng)2年,嫁接苗即可出圃進行移植?!?/span>